對群眾而言,“平安”就是出行安全、回家安心。在浙江,通過物聯網技術應用,各地實現人、房、車的聯網上線,構筑起一張社會公共安全管理防護網。網上購物、通過手機第三方軟件付款、用APP點餐消費……而今,在浙江這個充滿創新的城市中,安防技術也呈現出新花樣。
視頻系統追蹤、定位嫌犯
電影大片里常有這樣的場景,犯罪嫌疑人作案逃竄,警察將其可能逃亡的路口監控畫面一一投射在大屏幕上。隨后監控畫面縮放、切換,鎖定嫌犯的相貌特征、身份信息,每個武裝警察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信息,最后成功實現抓捕。
這種通過視頻系統追蹤、定位犯罪嫌疑人來破案的高科技手段,在杭州濱江公安分局指揮(情報)中心早就已經實現。
2016年,杭州的薛女士獨自走在濱江區浦沿街道吳家潭的道路上,在走到一個路口時,一名男子突然躥出,搶走了她的手提包,里面物品價值2000多元。幾乎在同時,嫌疑人的體貌特征被路邊的視頻監控拍到。
接到報案后,濱江公安視頻偵查人員通過視頻分析、追蹤,發現嫌疑人落腳點,然后將嫌疑人的圖像發送到每一名辦案人員的手機上。
經過一整夜蹲守后,民警成功將嫌疑人抓獲,并在其住處查獲了被搶物品。這件案子的偵破,“視頻追蹤”功不可沒。
濱江公安指揮中心的智慧警務系統,有著比電影院屏幕還大的曲面顯示屏,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高清畫質。
技術人員介紹,濱江區視頻監控數量已近5000個,如果發生搶劫案,從接警起,辦案人員就能調出嫌疑人可能逃竄的路口,并把這些路口的實時畫面全部呈現在大屏上,只要鎖定了嫌疑人,他就別再妄想逃跑。
小區監控可人臉識別訪客
不久前,紹興市越城區薛家弄北口,一輛路虎和一輛奔馳的車窗被砸破,車內3萬余元現金不翼而飛。
針對現場情況,紹興市公安局信息化實戰中心迅速啟動合成作戰模式,通過大數據分析研判鎖定犯罪對象,并立即指揮轄區派出所精準出擊,成功抓獲了犯罪嫌疑人。
紹興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說,這個實戰中心相當于警務系統的“最強大腦”,匯聚著省、市兩級34大類、114小類的業務數據和社會數據共282億條,可即時偵破21.66%的現發案件。
在嘉興,通過物聯網技術應用也編織了一張堅固的防護網。2016年,家住嘉善縣臨江景苑小區的王先生電瓶車被盜,短短幾小時后警方就幫他找回了車輛。破案的關鍵靠的就是他車上一張類似鑰匙扣的“移動卡片”,上面存著他的姓名、電話、車輛信息。當小偷以為成功得手的時候,這張卡內的感應裝置已主動向警方發回了行車軌跡。
神通廣大的又何止是一輛電瓶車,實現了信息數據智能采集的居民小區,被當地人稱為“智安小區”,這里的監控具有自動抓拍車輛進出信息、對訪客進行人臉識別等功能,讓企圖進入小區作案的不法分子無處遁形。
正是借助這樣一張堅固的防護網,嘉善居民小區平安指數直線上升,2016年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5.5%,其中53個“智安小區”實現“零發案”。
浙江積極實施大數據強偵戰略
2017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給出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,“中國網絡犯罪已經占到了犯罪總數的1/3,并以每年30%以上速度增長”,也就是說未來絕大多數犯罪都會涉及網絡。
網上購物、App點餐叫外賣、手機付款……借助“互聯網 ”的力量,智能生活深入千家萬戶,同時也給社會治理帶來新的挑戰。
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。新形勢下,利用大數據,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行為軌跡,從中找到犯罪規律已經成為趨勢。
馬云講過一個例子:一個人買高壓鍋很正常,一個人買鐘也很正常,一個人甚至買火藥也正常,但是一個人合在一起買那么多東西,就一定不正常了。如果沒有分析數據結果,請問你怎么知道他在造炸藥?這就是依靠大數據提前預防社會風險的生動事例。
情報信息工作應該作為核心工作能力來抓,而大數據就是一個提高情報水平的利器。2017年4月,杭州西子湖畔,浙江省公安廳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全體會議。會議規模雖不大,卻注定將載入浙江公安的史冊——會議研究的“云上公安、智能防控”浙江公安第一戰略實體化運作和實質性項目落地,標志著第一戰略的奠基啟動。
浙江省委常委、公安廳廳長徐加愛指出,所謂“云上公安,智能防控”,就是要不斷提升公安機關對大數據、云計算的運用能力,著力打造“云環境”,加快建設公安大腦,進一步提高服務群眾的效率和水平。
刑偵部門按照省公安廳黨委“云上公安、智能防控”第一戰略的決策部署,積極實施“大數據強偵”戰略。
去年全省命案發案同比下降4.6%,實現連續13年下降,破案率達99.12%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工作綜合績效居全國第二。
Copyright © 2007 - 2014 山東飛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. 備案號:魯ICP備17002331號-1
地址:濟南市高新開發區飛躍大道2016號創新工場南鄰
電話:86-0531-89706174 傳真:86-0531-88682032 手機:13573100958